在 18 強賽第 2 輪比賽中,國足主場 1:2 不敵十人沙特,這場失利在媒體和球迷中引發了廣泛而激烈的討論。記者徐澤鑫對國足的選人標準提出了尖銳的質疑,認為當前中國足球選材體系存在嚴重問題。
徐澤鑫指出,一些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球員,僅僅憑借身體和態度就能進入國家隊。他特別提到了拜合拉木,強調并非針對球員個人,而是對選拔體系提出疑問。在徐澤鑫看來,像拜合拉木這樣身體素質強、態度積極但技術不過關的球員進入國足首發陣容,讓人對成年國家隊沖出亞洲不抱希望。
從拜合拉木在與沙特比賽中的表現來看,技術細節的缺失十分明顯。無論是基礎的傳接球,還是在關鍵進攻時刻的停球、下底、傳中等環節,他的表現更像是一名田徑運動員,而非技術過硬的職業足球運動員。例如王大雷后場傳出的長傳球,這本應是停球、下底、傳中的常規進攻套路,卻在第一步就被破壞掉了。
徐澤鑫進一步對中國青訓體系的選材標準提出嚴肅質疑。他認為,當前在選拔球員時,往往只看重身體優勢帶來的短期表現,卻忽視了技術和球商出眾的潛力選手。這種選材思路會導致球員上限非常低,而且青訓體系只看重短期成績,忽略未來潛力,最終將對中國足球的長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這場失利以及由此引發的對選材標準的質疑,為中國足球敲響了警鐘。中國足球需要重新審視選材體系,更加注重球員的技術水平和潛力,為國家隊培養出真正有實力、能在國際賽場上有所作為的球員,以實現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