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始建于 1924 年,于 1931 年加入國際足聯。早期的國足在遠東運動會上曾取得過輝煌成績。新中國成立后,國足在不同時期經歷了起伏發展。
2024 年 9 月 11 日,世預賽 18 強賽第二輪,中國男足主場 1:2 被沙特隊逆轉,遭遇兩連敗,這一結果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足球記者裴力對中國隊的表現提出了嚴厲批評,他的言論深刻地反映了球迷們對國足此次失利的失望情緒。
裴力形象地將這兩場比賽比作中國足球的 “靖康之恥”。他指出,輸球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球隊在比賽中所展現出的消極態度和缺乏斗志的表現。中國隊在率先進球且占據人數優勢的情況下,最終被對手絕殺和逆轉,這樣的結局確實讓人感到特別丟人且難以接受。
回顧本場比賽,中國隊開場不久便取得了夢幻般的領先。在比賽第 14 分鐘,中國隊憑借一次成功的進攻率先打破僵局,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絲希望。隨后,沙特隊因球員被罰下,中國隊在場上占據了人數上的優勢。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隊并沒有趁勢擴大比分或者至少守住領先優勢。在整場比賽中,球隊始終無法掌控比賽節奏,控球率明顯落后于少一人的沙特隊。沙特隊通過精妙的傳控穩住了局面,并在攻防轉換中頻頻制造威脅。
上半場雙方以 1:1 戰平。進入下半場,中國隊的進攻顯得單調且缺乏章法。在沙特隊的強大壓力下,球隊未能展現出應有的戰術變化。主教練伊萬科維奇的換人調整也備受質疑。在沙特隊少一人的情況下,中國隊的體能和精神狀態逐漸下滑。最終,沙特隊在比賽第 90 分鐘抓住機會,打入反超進球,實現了逆轉。
裴力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他用 “勾頭縮頸、跪地求饒” 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球隊在關鍵時刻的軟弱表現。將這場比賽與歷史上的 “靖康之恥” 相比,更是表達了他對國足連敗后的憤怒和失望。這場失利不僅僅是一場比賽的失敗,更凸顯了中國男足在戰術、心態和斗志等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中國男足需要深刻反思,找出問題的根源,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進,才能在未來的比賽中重新贏得球迷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