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訊 足協已經在昨日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公布了限薪與俱樂部中性名政策,引來了中國足球界的廣泛熱議。
對此,《新京報》撰文指出,政策是中國足球的現實逼迫足協作出的,但中國足球想要健康的四級聯賽,青訓才是根基。
該媒體表示,十年的金元足球沒有給中國足球帶來質變,過往中超的繁榮與中甲、中乙球隊的舉步維艱形成了明顯對比。足協希望用限薪鼓勵本土球員留洋、用中性名結束俱樂部對母公司注資的依賴,與目前的中國足球現狀不相符。
本土球員留洋的獨苗還是武磊,留洋聽起來很美但是實現起來不容易。多年來,中國不少優秀球員因為俱樂部不放人,失去過留洋機會。而大牌外援離開成趨勢的情況下,各俱樂部會更加依賴優秀本土球員。
從長遠看來,中性名更為穩定,但一刀切帶來的是球迷情感震動上的看不見損失。而且,即便是中超球隊目前也沒有職業化到可以自己造血、自負盈虧的程度。當投資人無法通過俱樂部名稱獲得相應收益、失去知名外援帶來傳播效應和品牌價值后,中超聯賽的陣痛恐怕會難以避免地到來。
中國職業足球的大變革之際,根基土壤是否得到陽光才最重要,而這個根基就是多年來被反復提及的青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