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訊 記者趙宇發表長文,表示國安與北京之間的羈絆與感情,呼吁為了北京這座城市的足球文化,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請留住“國安”二字。
記者趙宇長文如下
寫給那些熱愛北京和北京國安的人
一群中赫集團的人最近很忙,他們在想辦法為俱樂部、球隊留住中信國安公司的名字。
在中國足協自認為正常的邏輯里,“國安”倆字屬于企業化名稱,必須去除。如果按這個邏輯推演,那么這群中赫人的邏輯一定很白癡。
“正常”邏輯會認為這群中赫集團的人是最希望去掉“國安”這倆字的——中赫都保不住,憑什么要給中信國安打廣告?
可他們卻還在較勁、死磕,像亡命徒那樣奮不顧身。到底誰是正常的、誰又是白癡,又是誰在胡攪蠻纏?
理論上講,國安倆字確實觸碰了中國足協關于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規定的紅線??蓡栴}是這個名字存在了28年,它存在的意義真是為“中信國安”集團打廣告嗎?中信集團下屬的這個國安公司能從這個廣告中獲取多少利益?
對于很多人來講,恐怕連國安這個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業務都不清楚,更別說廣告效應了。
關于中性化名稱問題,足協主席陳戌源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因為時間的原因保留老名字,對其他俱樂部是不公平的。”
不知道是某個人還是某個俱樂部覺得不公平。如果某個聯賽參與者覺得不公平,完全可以主動站出來討論一下。希望到那時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摸著自己那顆已死或者沒有死的良心,說一說最真實的想法。
背后使壞、損人不利己的人始終讓人瞧不起。為了所謂的公平去摧毀一個存在將近30年的名字,這對于國安俱樂部、北京球迷、北京足球的文化是公平的嗎?
不必強求所有人都喜歡北京國安,哪怕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喜歡與不喜歡的自由。
可是當一個城市的絕大多數球迷都對這個名字念念不舍,不希望改掉時,相關部門是否應該叩問良心:這么做真的合適嗎?這可是一個城市足球文化的代名詞。
國安這倆字對于這支球隊、這家俱樂部、這座城市來講已經是中性化名稱了,它早已融入這座城市很多人的血脈。
國安在工體比賽時,差不多每場比賽都有將近4萬人入場,四萬人高喊“國安國安,北京國安”,這是城市的聲音。
不少家庭中三代人都是國安球迷,比賽日時攜家帶口地穿著綠色球衣走進工體。如今非要把國安倆字去掉,讓四萬人喊一個被去除了的名字,多么可悲。
站在北京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貼著國安綠色車標的私家車。大家彼此之間并不認識,可就是這么個巴掌大的綠色玩意一下子把距離拉近了。
這是足球文化。
中國足球一直在強調足球文化,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足球文化,或者裝得很懂。多么可怕。
國安亞冠歸來時,一位前來接機的防疫工作人員在防護服上寫著“國安是冠軍”,他和很多北京球迷一樣,不希望國安改名,希望這個名字一直叫下去,30年、40年、50年、100年。
有人說,改過之后慢慢就適應了,時間可以消除人的很多記憶。讓時間去摧毀記憶,多么可恥。
必須要承認,時間是個很厲害的東西,它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包括文化、傳統、記憶。
但這個名字存在了將近30年,為什么一定要強行改了、重新適應?
圓明園被毀了一百多年,我們今天到公園里只能看到斷壁殘垣,也適應了它以這樣的方式存在,但誰又希望以今天這樣的方式適應呢?
美好的東西被強行摧毀后那種懷念的感覺無法找到一個準確的詞匯來表述。懷念者是多么可憐。
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拆了,很多胡同也都消失了,所以一部分北京人把工體和這支球隊當成對于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
30年,我們的生活在變、思想在變、朋友圈在變,有些東西變了之后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晌í氝@座球場沒變,這支球隊的顏色和名稱始終如一,它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
工體拆了可以重建,很多原來的東西會繼續保留。球隊名字一旦沒了,就徹底沒了,三代人最樸素的情感都能被忽略。多么冷血。
2023年,工體重新歸來。到那時,超過5萬人在球場里高喊“還我國安”,多么壯觀且悲涼。
為了這座城市的足球文化,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請留住“國安”二字。30年不變、40年不變、50年不變、100年不變。